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新闻 > 化学工艺人才培养方案

化学工艺人才培养方案

2025年03月20日 11:57:14 访问量:31

化学工艺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化学工艺

专业代码: 670201

(二)入学要求

招生对象:普通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三)修业年限

学制: 三年

(四)职业面向

1)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化工及其相关行业,从事化工生产岗位控制操作、产品分析技术、化工仪表及设备的维护工作。

2)继续教育

本专业可续接高职院校的无机化工、精细化工、工业分析与检验等相关专业,续接本科院校的化学工程与工艺等相关专业。

3)毕业资格与要求

序号

职业资格证书名称

获取要求

证书等级

1

化工岗位操作工

必考

初级

2

化工总控工

必考

初级

3

工业分析与检验工

选考

初级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具备化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高分子设计、合成、表征、改性和加工成型、精细化工、有机合成化学、材料化学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管理和工艺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业科技人才。

2)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在学习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学习与专业方向相关的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

2)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掌握计算机文化和应用基础,能够充分运用现代化工具获取新知识和新信息;

3)掌握高分子的合成、设计、表征、改性的方法;掌握高分子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具有开发新型高分子的初步能力。了解高分子科学和技术在新型材料、能源、信息、生物、环境保护等高新科技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前沿知识;

4)掌握精细化学品的性能、应用、合成原理,具备精细化学品生产工艺技术设计与管理、产品质量检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

5)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6)了解国家关于科学技术、化学相关产业、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政策、法规;

7)了解化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化学相关产业发展状况;

8)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公共基础课包括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公共艺术、劳动技能、计算机应用基础,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技能课,专业核心课针对职业岗位(群)共同具有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是不同专业技能必备的共同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

强化课程思政。要强化任课教师立德树人意识,结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梳理每一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每门课程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与紧密结合、同向同行。

1)公共基础课程

见附件1:公共基础课设置及要求

2)专业(技能)课程

1)基础化学

课程目标:学习化学基本定律和基本计算、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化学反应、重要化合物、配位化合物;学习主要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性质及其相互转化的基本规律,熟悉重要有机物的工业来源、合成方法、性质及用途;学习气体、热力学基础、相平衡、电化学、表面现象、化学动力学等基础知识。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学习化学基本定律和基本计算、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化学反应、重要化合物、配位化合物;学习主要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性质及其相互转化的基本规律,熟悉重要有机物的工业来源、合成方法、性质及用途;学习气体、热力学基础、相平衡、电化学、表面现象、化学动力学等基础知识。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在化工及相关企业从事工艺操作或初级管理工作所必需的化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为学生继续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奠定基础。

2)流体输送与传热

课程目标:本课程以化工管路与拆装、流体输送、传热三个项目的实施为主线条,通过化工管路与拆装任务会读、绘制流裎实训装置图,能够进行管线的组装、管道的试压、管线的拆除,会分析化工管道故障并排除;通过流体输送任务掌握离心泵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操作技能、维护及故障的诊断与处理;通过传热任务熟悉板式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懂得传热装置运行、维护的实际操作技能为整个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着重培训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掌握正确操作步骤、安全规范操作方法等实际动手的内容。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化工企业典型工作岗位相关的设备与管路进行安装、拆卸、试运行、检修、日常维护等具体实践过程的引领;培养学生基本掌握化工企业设备管路的安装要领,设备的认知、正确的运行步骤、维护及故障的诊断与处理实际操作技能;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一体化课程。能够运用工程技术的观点,获得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常见操作问题的训练;初步树立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质量观念,为从事化工生产和技术管理工作奠定基础。本专业学生应获得化工生产操作工考证的基本要求。

3)工业电器与仪表

课程目标:学习工业电器的基础知识,常用工业电器设备和控制设备的基本原理、基本构造、基本操作和维护以及主要电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学习温度、压力、流量、液位和物料成分检测仪表的基本原理、基本操作和维护;学习自动控制仪表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采用理论一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是学生了解化工自动控制的基本知识;熟悉液位仪表、流量仪表、压力仪表和温度仪表的种类、结构、简单原理及使用方法;掌握测量误差的概念;了解单回路控制器的设置、投运、和使用;正确操作控制阀的投运和使用;了解简单控制回路的投运和使用。使学生掌握化工自动控制的基本规律、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其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了解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新发展。

4)化学实验技术

课程目标:学习化学实验的各种基本操作、基本常识和规范;学习各种与化学有关的基本物理量的测定技术,如密度、粘度、表面张力、电导、沸点、熔点等,并能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学习物质的净化、分离、提纯、化学反应等实验基本技术及基本计算;学习定量分析技术,掌握化学滴定、气体分析、比色分析、pH测定、气相色谱分析等基本分析方法。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用于均相、非均相物系的分离,根据分离物系的不同,有不同的单元操作,1.气一液接触传质过程(精馏、吸收)2.气一固接触传质过程(干燥)3.液液接触传质过程(萃取)4.液固接触传质过程(萃取、结晶、过滤、吸附)达到分离,通过各个任务掌握相关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操作技能、维护及故障的诊断与处理;着重培训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掌握正确操作步骤、安全规范操作方法等实际动手的内容。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一体化课程。本专业学生应获得化工生产操作工考证的基本要求。

5)化工单元过程及操作

课程目标:学习液体流动、流体输送、非均相物系分离、传热、蒸发、结晶、蒸馏、吸收、萃取、干燥等化工单元的操作,掌握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了解典型化工设备的结构、性能和常见故障的处理。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通过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了解典型化工设备的结构、性能和常见故障的处理,培养学生基本掌握化工企业设备管路的安装要领,设备的认知、正确的运行步骤、维护及故障的诊断与处理实际操作技能;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一体化课程。能够运用工程技术的观点,获得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常见操作问题的训练;初步树立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质量观念,为从事化工生产和技术管理工作奠定基础。本专业学生应获得化工生产操作工考证的基本要求。

6)化工设备机械基础

课程目标:学习化工厂常用设备的功能、结构、维护及安全管理的一般知识,学习化工管路与阀门的作用及特点,学习化工厂常用金属、非金属材料的一般知识,学习化工厂常用机械传动、润滑与密封的常识,使学生具有化工设备与机械维护和管理的基本知识与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通过各个任务掌握相关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操作技能、维护及故障的诊断与处理;着重培训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掌握正确操作步骤、安全规范操作方法等实际动手的内容。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一体化课程。本专业学生应获得化工生产操作工考证的基本要求。

7)化学工艺

课程目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无机化工产品、有机化工产品、高聚物以及精细化学品,讲授其合成的基本原理、生产方法和工艺流程、主要反应设备和生产操作要点,使学生掌握化工生产工艺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工艺计算,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工艺流程和工艺条件,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常见生产工艺问题的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由化工总控室仪表、计算机等调节及监控仪器的基本构造及使用方法。能发现、判断控制仪表、计算机和生产过程的异常现象和常见事故,并能进行简单处理。能对全装置进行物料衡算,能计算产品收率及原料消耗定额,并能绘制全装置的工艺流程图。能对生产过程中有关生产数据和资料进行有效地收集、记录、打印、保存等。学会初步掌握所控生产装置的开车、俘车、运行控制及对全过程的生产状况进行分析判断的技能。

8)化工仪表与过程控制

课程目标:了解学习常用工业电器设备和控制设备的基本原理、基本构造、基本操作和维护以及主要电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学习温度、压力、流量、液位和物料成分检测仪表的基本原理、基本操作和维护;学习自动控制仪表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采用理论一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是学生了解化工自动控制的基本知识;熟悉液位仪表、流量仪表、压力仪表和温度仪表的种类、结构、简单原理及使用方法;掌握测量误差的概念;了解单回路控制器的设置、投运、和使用;正确操作控制阀的投运和使用;了解简单控制回路的投运和使用。使学生掌握化工自动控制的基本规律、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其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了解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新发展。

 

9)金工实习 (2周)

课程目标:以钳工或管工为主,学习划线、锯割、削、钻孔、攻丝与套丝等基本知识和技能训练,掌握游标卡尺、千分尺、百分尺等量具的使用;学习各种螺纹的标注方法和管子切割、弯制、螺纹加工的技能训练。

10)化工认识实习

课程目标:以现场教学的方式学习化工生产的工艺过程、设备结构和操作情况,使学生了解化工生产的基本特点,获得化工生产的感性认识。

11)毕业综合实践 (14周)

毕业综合实践分如下四项内容,各校可根据情况选择其中一项或多项进行训练。

<1> 岗位实习

岗位实习是在学完全部专业课程和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到生产现场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学生根据不同岗位的要求,在教师或生产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学习化工生产装置的正常操作和常见故障的处理,熟悉化工生产的组织与管理。

<2> 化工生产操作实训

结合生产现场或利用计算机模拟生产过程的仿真软件,学习化工生产过程的操作。

<3> 化工生产工艺分析及工艺计算

结合某一化工产品的生产或化工工艺实验,组织学生对化工生产过程进行工艺分析及基本工艺计算。

<4> 技能考核

在理论和实践教学完成后,根据培养目标和就业的要求,按照劳动部门的有关规定,通过应知、应会考试,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进行综合考核,确定技术等级。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含复习考试),假期12周。1周一般为24-28学时。顶岗实习按每周28个学时计算。

其中认知性实习、专项实习、校内综合实训,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学校可根据实际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顶岗实习集中安排,时间为0.5学年。

公共基础课学时根据行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在规定的范围内适当调整,但必须保证学生修完公共基础课的必修内容和学时。

专业技能课学时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

1)文化基础课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期(周数)

 

 

20

20

20

20

20

20

公共基础课程

1

语文

必修

8

160

4

4

 

 

 

 

1-2

 

2

数学

必修

4

80

2

2

 

 

 

 

 

1-2

3

英语

必修

4

80

2

2

 

 

 

 

 

1-2

4

计算机应用基础

必修

8

160

4

4

 

 

 

 

1

2

5

体育与健康

必修

10

200

2

2

2

2

2

 

 

1-5

6

思想政治

必修

2

40

 

 

 

2

 

 

 

4

7

化学

必修

2

40

2

 

 

 

 

 

 

1

8

物理

必修

2

40

 

2

 

 

 

 

 

2

9

历史

必修

2

40

 

 

2

 

 

 

 

3

10

艺术(美术书法)

限选

4

80

 

 

 

2

2

 

 

4-5

11

劳动技能

必修

5

100

 

 

 

 

 

 

 

1-5

小计

 

63

1176

18

18

6

6

4

 

 

 

2)专业课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学期

1

2

3

4

5

6

专业课

基础化学

4

72

2

2

 

 

 

 

流体输送与

传热

6

108

4

 

 

 

 

 

传质

分离

3

54

 

2

 

 

 

 

化学

工艺

仿真

9

162

 

4

4

 

 

 

化工

仪表

过程

控制

4

72

 

 

4

 

 

 

化工

识图

 

4

 

72

 

 

 

4

 

 

 

化工

生产

认识

6

108

 

 

 

4

 

 

分工

分析

4

72

 

 

2

2

 

 

小计

40

720

 

 

 

 

 

 

 

 

(八)实施保障

1)师资队伍。

1)专业负责人任职资格 

<1>在本专业教学和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熟悉本专业发展方向。 

<2>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担任。 

<3>对所教学科具有系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和教改成果突出。

<4>在指导培养青年教师教学业务和教研能力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5>在省级以上出版社出版的教学研究专著或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两篇以上教学研究论文。

2)专任理论课教师任职资格 

<1>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 

<2>具有相应的职业技术等级证书。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4>具备本专业领域坚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5>能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正确分析、设计、实施及评价教学。 

<6>具备一定的课程开发和专业研究能力。 

<7>能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动态,与相关行业保持紧密联系。 

<8>具备处理相关公共关系的能力。 

3)专任实习指导教师任职资格 

<1>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或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 

<2>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技术等级。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4>具备本专业领域坚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5>能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正确分析、设计、实施及评价教学。

2)教学设施

建设多媒体教室等满足信息化教学需求的教室。

3)教学资源

1)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规划教材、统编教材等高质量教材,或者选用有针对性的自编教材。

2)选用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的高质量教材,引入典型生产案例。

3)初步建立核心课程资源库,进而建立全课程资源库,并不断优化完善。

4)丰富图书馆专业工具书及专业藏书量,藏书量达到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需求。

4)教学方法

总结推广现代学徒制试点经验,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推动课堂教学革命。加强课堂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打造优质课堂。

5)学习评价

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多元化,注意吸收行业企业参与。

1)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自我评价相结合。

2)评价方式多元化:校内与校外评价相结合;职业技能鉴定与学业考核相结合。开卷闭卷相结合;口试、笔试、面试相结合;知识测试和技能考核相结合等。

3)评价过程的多元化: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4)课程总成绩为100分,总成绩60分为及格。

5)过程考核方式以平时表现为主,包括学习态度、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任务完成度等;期末考核方式以技能考核方式为主,可以是笔试、上机考试、实训操作等。

6)质量管理

明确教学管理和教学动作的具体要求,强化对教师的备课、上课、学生辅导、阶段测查过程管理要求,形成科学严谨的教学习惯。学期初检查授课教师的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期中跟踪检查是否按照教学计划以及其教学方案实施,负责教学的主管领导每学期进班听课,组织听评课活动;每学期定期组织师资培训,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结合系、教务科的教学评价反馈,定期开展教学诊改活动。

(九)毕业要求

学生通过规定年限的学习,修满化学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学时学分,完成规定的教学活动,达到化学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要求。通过毕业考试、考核,取得本专业规定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符合毕业要求者,准予毕业,颁发毕业证书。

编辑:温娟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原平市英才职业高级中学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电话:0350-8277412

联系地址:原平市永康北路国税大厦北巷100米处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