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机电技术应用
专业代码: 660301
(二)入学要求
招生对象:普通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三)修业年限
学制: 三年
(四)职业面向
(1)面向的职业岗位
在生产一线从事机电设备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检测、运行、维修、营销与管理。根据本地区企业用工需求以及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专门化方向主要选择机电产品的生产与营销、机电设备的操作与维修两个方向。
(2)职业资格证书
学生毕业前至少应该取得劳动部维修电工初级工证书、劳动部车工初级工证书中一种职业资格证书,同时鼓励学生考取劳动部钳工初级工证书、CAD初级证书、劳动部数控车工初级工证书,取得多个职业资格证书。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一定的三创能力,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能够在生产一线从事机电设备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检测、运行、维修、营销与管理等工作,并具有本专业职业生涯综合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2)培养规格
1)素质目标
<1>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了解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具备人文和科学素养,形成稳固的专业思想和良好的生活态度。
<3>具备吃苦耐劳、积极进取、敬业爱岗的工作态度。
<4>具备勤于思考、善于动手、勇于创新的精神。
<5>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6>能够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7>具有正确的就业观和一定的创业意识。
2)能力目标
<1>具备在生产一线从事机电设备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检测、运行、维修、营销与管理的能力。
<2>具备绘制和识读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能力。
<3>具备查阅标准和手册的初步能力,有正确地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绘图的能力。
<4>具备一定的PLC程序设计和PLC应用能力。
<5>具有一定机械加工质量的控制方法和先进质量管理能力。
<6>具备操作机电设备的能力。
<7>具备基本专业英文阅读能力。
<8>具备使用常用专业软件的能力。
<9>能进行计算机常规操作。
<10>能正确选择和使用工夹量具、仪器仪表等诊断机电设备故障并修复。
3)知识目标
<1>掌握机械加工中常用工具的使用与材料的性能。
<2>了解一般机电设备的结构。
<3>了解机电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
<4>掌握机电产品营销知识。
<5>具备初步创业知识。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公共基础课包括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公共艺术、劳动技能、计算机应用基础,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技能课,专业核心课针对职业岗位(群)共同具有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是不同专业技能必备的共同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
强化课程思政。要强化任课教师立德树人意识,结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梳理每一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每门课程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与紧密结合、同向同行。
(1)公共基础课程
见附件1:公共基础课设置及要求
(2)专业(技能)课程
1)《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
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会简单电阻电路的分析,正弦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会使用变压器,直流电动机,异步电动机和特种电动机。了解常用半导体元器件,基本放大电路及运算放大器的应用用;掌握数字电路基本知识,逻辑电路;掌握晶闸管及其应用、交流调压和变频器简介。
2)《机械制图》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和作图方法。能够执行制图国家标准及其有关规定。掌握正投影基础概念。掌握机械零件和机器(或部件)的表达原则和方法。具有绘制(通过仪器徒手,使用计算机)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能力。
3)《电工基础》
理解基尔霍夫定理。知道电桥平衡的条件。了解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理解正弦交流电路的三要素以及交流电的有效值和平均值的概念。了解电路的频率特性。具备基本定律、直流电阻电路、正弦交流电路、互感耦合电路、线性动态电路、磁路及变压器、谐振电路等有关知识和常用仪器仪表使用元件与电路测试、简单电路设计、电路制作与调试技能。
4)《Auto CAD制图》
掌握Auto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基本方法。能读懂图,并使用该软件进行计算机绘图,掌握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技能。具备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网络综合布线类工程图的绘制能力。
5)《液压与气动传感器应用技术》
了解气动与液压系统的基本特点和基本组成,了解常用气动元件的结构、性能、主要参数,理解速度控制、方向控制、顺序控制等基本回路的作用及在机电设备中的各种具体应用:会根据气动与液压系统图和施工要求正确连接和调试气动与液压系统。了解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及相应的测量电路和实际应用,了解新型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方法,掌握常用传感器的测量方法、了解对常用传感器进行误差分析的方法。
6)《PLC原理及应用》
掌握PLC的基本指令系统;掌握PLC的编程原理及工作特点:掌握PLC的各种编程方式并能熟练应用;能正确理解、分析控制要求,提出正确的控制方案。能根据控制方案可编程控制器,正确设计、调试PLC程序。能根据控制方案及设计、安装规范,正确进行线路设计与安装。能依据调试规程,对控制系统进行最终调试。
7)《电子产品装配与检测》
熟悉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性能、特点、主要参数、识别与检测方法。能识别、会检测常用电子元器件,熟练使用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等常用仪器仪表测试元器件参数、判断元器件的质
量;熟悉掌握手工焊接技术、保证焊接质量,了解自动焊接技术。熟悉电子产品装配流程与工艺,熟练掌握电子产品的装配技能。能分析并排除电路中简单故障;能对简单电子产品进行调试。能根据要求设计、制作、测试、调试简单功能的实用电路。
8)《钳工技能实训》
掌握钳工安全操作规程和相关理论知识,会查阅有关技术手册和标准,能正确使用和维护常用工具、量具,掌握钳工常用设备及工具的操作方法,掌握各类刀具相关知识,能制作简单配合及镶嵌零件。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1)基本要求
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含复习考试),假期12周。1周一般为24-28学时。顶岗实习按每周28个学时计算。
其中认知性实习、专项实习、校内综合实训,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学校可根据实际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顶岗实习集中安排,时间为0.5学年。
(2)机电应用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表
表2机电应用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表
课程类别 | 课 程 编 号 | 课程名称 | 课 程 性 质 | 学分 | 学 时 | 学期(周数) | 考 试 | 考 查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
公共基础课程 | 1 | 语文 | 必修 | 8 | 160 | 4 | 4 | | | | | 1-2 | |
2 | 数学 | 必修 | 4 | 80 | 2 | 2 | | | | | | 1-2 | |
3 | 英语 | 必修 | 4 | 80 | 2 | 2 | | | | | | 1-2 | |
4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必修 | 8 | 160 | 4 | 4 | | | | | 1 | 2 | |
5 | 体育与健康 | 必修 | 10 | 200 | 2 | 2 | 2 | 2 | 2 | | | 1-5 | |
6 | 思想政治 | 必修 | 2 | 40 | | | | 2 | | | | 4 | |
7 | 化学 | 必修 | 2 | 40 | 2 | | | | | | | 1 | |
8 | 物理 | 必修 | 2 | 40 | | 2 | | | | | | 2 | |
9 | 历史 | 必修 | 2 | 40 | | | 2 | | | | | 3 | |
10 | 艺术(美术书法) | 限选 | 4 | 80 | | | | 2 | 2 | | | 4-5 | |
11 | 劳动技能 | 必修 | 5 | 100 | | | | | | | | 1-5 | |
小计 | | 63 | 1176 | 18 | 18 | 6 | 6 | 4 | | | |
课程类别 | 课 程 编 号 | 课程名称 | 课 程 性 质 | 学分 | 学 时 | 学期(周数) | 考 试 | 考 查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
专业课程
| 1 | 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 | 必修 | 6 | 120 | 6 | | | | | | 1 | |
2 | 机械制图 | 必修 | 4 | 80 | 4 | | | | | | | 1 | |
3 | 电工基础 | 必修 | 6 | 120 | | 6 | | | | | 2 | | |
4 | Auto CAD制图 | 必修 | 4 | 80 | | 4 | | | | | 2 | | |
5 | 液压与气动传感器应用技术 | 必修 | 4 | 80 | 4 | | | | | | | 1 | |
7 | 化学 | 必修 | 2 | 40 | 2 | | | | | | | 1 | |
8 | 物理 | 必修 | 2 | 40 | | 2 | | | | | | 2 | |
9 | 历史 | 必修 | 2 | 40 | | | 2 | | | | | 3 | |
10 | 艺术(美术书法) | 限选 | 4 | 80 | | | | 2 | 2 | | | 4-5 | |
11 | 劳动 | 必修 | 5 | 100 | | | | | | | | 1-5 | |
小计 | | 63 | 1176 | 18 | 18 | 6 | 6 | 4 | | | |
(八)实施保障
(1)师资队伍
1)专业负责人任职资格
<1>在本专业教学和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熟悉本专业发展方向。
<2>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担任。
<3>对所教学科具有系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和教改成果突出
<4>在指导培养青年教师教学业务和教研能力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5>在省级以上出版社出版的教学研究专著或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两篇以上教学研究论文
2)专任理论课教师任职资格
<1>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
<2>具有相应的职业技术等级证书。’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4>具备本专业领域坚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5>能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正确分析、设计、实施及评价教学。
<6>具备一定的课程开发和专业研究能力。
<7>能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动态,与相关行业保持紧密联系。
<8>具备处理相关公共关系的能力。
3)专任实习指导教师任职资格
<1>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或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
<2>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技术等级。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4>具备本专业领域坚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5>能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正确分析、设计、实施及评价教学。
(2)教学设施
建设多媒体教室等满足信息化教学需求的教室。
(3)教学资源
1)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规划教材、统编教材等高质量教材,或者选用有针对性的自编教材。
2)选用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的高质量教材,引入典型生产案例。
3)初步建立核心课程资源库,进而建立全课程资源库,并不断优化完善。
4)丰富图书馆专业工具书及专业藏书量,藏书量达到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需求。
(4)教学方法
总结推广现代学徒制试点经验,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推动课堂教学革命。加强课堂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打造优质课堂。
(5)学习评价
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多元化,注意吸收行业企业参与。
1)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自我评价相结合。
2)评价方式多元化:校内与校外评价相结合;职业技能鉴定与学业考核相结合。开卷闭卷相结合;口试、笔试、面试相结合;知识测试和技能考核相结合等。
3)评价过程的多元化: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4)课程总成绩为100分,总成绩60分为及格。
5)过程考核方式以平时表现为主,包括学习态度、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任务完成度等;期末考核方式以技能考核方式为主,可以是笔试、上机考试、实训操作等。
(6)质量管理
明确教学管理和教学动作的具体要求,强化对教师的备课、上课、学生辅导、阶段测查过程管理要求,形成科学严谨的教学习惯。学期初检查授课教师的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期中跟踪检查是否按照教学计划以及其教学方案实施,负责教学的主管领导每学期进班听课,组织听评课活动;每学期定期组织师资培训,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结合系、教务科的教学评价反馈,定期开展教学诊改活动。
(九)毕业要求
学生通过规定年限的学习,修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学时学分,完成规定的教学活动,达到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要求。通过毕业考试、考核,取得本专业规定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符合毕业要求者,准予毕业,颁发毕业证书。
(十)附录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
![]() |
![]() |
![]() |
![]() |